徐爾烈教授談臺灣病媒防治業(上) ——從昆蟲系學⽣到昆蟲系專家
- SARAH WU
- Nov 4,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Jan 8, 2023

「我們那個時代大學聯考填志願,分別有甲、乙、丙三組,甲組是工學院,乙組是文、法、商學院,丙組是生物、醫、農學院。」,一般學生大多是先選校後再選系,徐爾烈教授因為對醫學比較有興趣,畢業後也比較不會失業,選填大學聯考志願時,就就選了丙組,臺大醫學院所有的系都填完了,再依序填其他學系,如動物系、植物系、農化系、植物病蟲害系、農藝系、園藝系、森林係等等都填了,放榜時在臺大植物病害系昆蟲組找到了自已的名字。
「以前的農學院培養學生的目標定在畢業後去務農的,除了基礎的物理、化學、數學是必修外,其他有關農業的科目都要學,包括氣象學、農業地理學、肥料學、土壤學、森林、農藝、園藝、農業經濟、工場實習等通通都要學」。那時候的臺大的植物病蟲害學系昆蟲組的教學所以農業害蟲防治為主。昆蟲組的範圍很廣,要學昆蟲分類、形態學、生理學、農藥學、經濟昆蟲學、植物病理學等等。
在⼀九六零年代,臺大昆蟲組畢業的學生,出國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雖然農業生產上很需要這個範疇的專業人才,但先進國家沒有多少人願意唸,所以農學院出國留學的比例相對是較高的。徐爾烈教授是少數繼續留在臺大昆蟲系的人,因為很好玩,每個星期都去採集昆蟲,做標本。徐教授開玩笑說自已偷懶才不去轉系或去國外留學,但他的言語之中不禁會流露出對昆蟲研究的熱情,從1962年考上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昆蟲組到現在已經整整六十年了,要多大的
熱情才能堅持一甲子。
教授的研究室裡掛滿了昆蟲的照片,有些是他以前的攝影作品,書架上也放了好幾本厚厚的昆蟲相簿,「還有很多都裝箱了」,他年輕的時候很愛拍照,會隨身帶著相機捕捉昆蟲的身影,但現在數位相機拍照容易多了,更讓教授對昆蟲攝影的興趣更有增無減。徐教授退休十五年,還是每天都會回研究室,他的研究室裡也養了好幾種昆蟲,最近新養的有馬達加斯加蟑螂、德國蟑螂、澳洲蟑螂、美洲蟑螂、棕帶蟑螂等,還興致勃勃地為我們介紹這些種蟑螂的特性。

除了在學術上有很重要的貢獻外,徐教授也跟整個病媒防治產業界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他的專業能力對業者有很大的幫助。他長期研究蚊蟲的抗藥性,會採集全臺灣的蚊蟲作測試,掌握了很多一手資料。此外,政府「環境衛生用藥管理法」公告後,環藥製造藥業、販賣業及病媒防治業都被列納入管理中,也相繼出現很多課程,徐教授都幫忙編寫教材以及開課。
在「環境衛生用藥管理法」公告前的早期,很多業者的學歷不高,常是去農藥店買一瓶農藥和一個手提的噴霧器就可以張貼廣告開始營業,大多數人不了解藥劑的種類及特性,對害蟲的生態學及害蟲的特性,要用什麼方法或殺蟲劑防治也沒有概念,所以很需要專業訓練。徐教授除了教授專業知識以外,也會關心業者施作用藥的情況,漸漸讓業者們越來越信任他。跟業界有密切連結的他曾擔任好幾屆「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的理事長,也培育很多業界人才,他觀察到「早期的學員的學習動機比較低,只想拿到證書就好,不是真的想要學習,所以老師嚴格一點的話,他們就會抱怨老師。但現在,因為這些學員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覺得知識很重要,就會要求他們的員工去學。
隨著時代變遷,徐教授認為「現在業者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想法,現在的業者幾乎都有專科以上的學歷,加上網絡發達,年輕一代只需要上網去可以找到許多學習資料。現在的學員也有某些方面的能力比較弱,例如計算能力弱,很多專業人員,都不會濃度換算,但整體而言,業者的專業度所提升很多,但還有進步的空間。(待續)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