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樸實而內斂的昆蟲愛好者——路家文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Feb 15, 2023
  • 4 min read

Updated: Mar 25, 2023

路家文是個樸實而內斂的中年男子,體型高大,聲音低沉而沙啞。這一位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畢業的昆蟲專家雖不擅言辭,比起他對昆蟲的熱情以及豐富的知識,他的語言顯得薄弱,但一說起昆蟲與防治,就一臉興致勃勃。



家文從小就跟昆蟲有著不解之緣。雖然他是臺北長大的小孩,但這個城市小孩總能在家附近挖到蟲子給媽媽看,偶爾更會有蟲撞他,「我告訴媽媽,我被它撞了」,他笑笑說著,美好的童年記憶讓他的生命與昆蟲緊緊連繫著。他主動涉獵與研究昆蟲方面的知識,考上了中興大學的昆蟲系,更拿到了昆蟲系碩士學位。曾做過昆蟲攝影師、安親班的昆蟲老師,後來輾轉在公家單位和蟲害防治公司工作,整個職業生涯幾乎沒有離開過昆蟲。


如果死了以後要在墓碑上刻一樣東西的話,路家文會選擇刻一隻蟑螂,「因為蟑螂適應力強,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存活,還可以活那麼久。」他就像蟑螂一樣有著很強的適應力,無論在防檢局、產業發展局、新北市農業局還是防治公司,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家文擁有近十年的病媒防治業的工作經驗。他剛進病防治業的時候,要從晚上九點工作到凌晨四點,當時需要花時間調適生理時鐘,「我們大部分時間,要嘛做事情,要嘛在旁邊等」,要等到餐廳打烊,廚房收了,他們才可以開始工作,「有些店是二十四小時的餐廳,我們在防治,他們還在旁邊跳舞,要等他們吃完我們才去做防治。」那時候大女兒才剛出生沒多久,孩子只能讓媽媽照顧。

從公家單位到防治公司,除了身體需要調適,心理也必須強大才能熬得過,不然就會產生挫敗感。到現在,他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如何被罵:「怎麼教不會」、「做那麼慢」、「案場做到什麼時候」。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知道,「這一行還是以技術經驗取向,昆蟲系有專業能力,但經驗是比不上老師傅」,「雖然他們不曉得所以然,但他們有經驗累積的直覺,可是老師傅的防治多半能治標不一定能治本。」面對有學歷落差的老師傅們,家文會先照他們的方法去做,但也提醒他們以後有可能遇到什麼問題,後來,有老師傅回頭承認他的說法是對的。


病媒防治業很需要昆蟲系專業的學生,但這一行偏偏留不住昆蟲系的人才。除了工時以外,工作性質也讓人卻步。「昆蟲系畢業的人都想要有比較好的工作,至少可以穿得光鮮亮麗」,病媒防治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職業,「在同學會上沒辦法好好講,沒辦法發名片,除非你自己開公司。」家文認為,防治公司要留住人才,需要讓這個行業更多專業,防治思考朝治本方向,然後慢慢淘汰一些舊的觀念。近年越來越多人重視庭院生活,但庭院和造園也會帶來昆蟲,而庭院幾乎不能噴藥,而是需要透過了解昆蟲的特性進行防治,比如豪宅裡的樹有白蟻蛀蝕,其實白蟻吃的是快死掉的樹木,那些樹都快死才會吸引白蟻——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昆蟲方面的專業知識。


前陣子大安森林公園的非化學防治有很好的成果,讓業界思考除化學以外的可能性,但那不是一件個簡單的工程。「防治小黑蚊本來就是很大量的工作,單單填沙就是很大的工程,這要找凹洞和陰暗潮濕的地方,然後把所有暗的地方填平,讓它們沒有生活的地方。」大安森林公園地方這麼大,要找出孳生源以及有積水的地方填平就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帶回來的報告,發現經費很大,覺得還是不要好了。」

要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度,勢必像大安森林公園那樣,往治本的非化學防治方向走,這也能讓專科人才有更多機會投入這個產業,但這樣做需要較大時間和人力成本,又不像化學防治能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成效。整個行業的專業之路似乎還很漫長。


家文已離開了病媒防治業好一段時間,轉向公家單位的他仍會處理昆蟲防治相關的事務,也跟業者保持緊密的聯繫,工餘時間他繼續當昆蟲老師,教教小孩昆蟲知識,是他熱愛的興趣。為了在公務體系往上爬,他還是要定期參加考試,忙碌的工作之餘、看書考試、加上照顧兩個學齡的女兒,這可不容易,縱然是這樣,他還是會熬過去。相信那蟑螂般的生存與適應能力,終有一天會帶他走向順遂的道路。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Коментарі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